从昨晚开始,一场关于“求职用QQ邮箱发邮件很low”的讨论在微博上引起热烈讨论,有HR表示,自己遇到“QQ邮箱”发来的邮件会自动屏蔽删除邮件;也有人为QQ邮箱抗辩:QQ邮箱用户体验无敌。到底谁是谁非?HR到底是怎么想的?对于仅仅因为对方QQ邮箱就刷人的企业是否装逼过度?到底应该怎样发求职邮件?
不少企业的CEO/HR加入讨论
发出微博拉了不少仇恨的PingWest创始人骆轶航(微博已删)特别阐述自己的观点:
首先,我尊重任何人使用任何邮箱和任何互联网产品的权利——这其中当然包括QQMail和http://163.com的电子邮箱。而事实上,我也没法干涉任何人使用这两款产品(我是拔网线还是屏蔽人家的应用啊?)
第二,我没有在任何一句话中说QQ邮箱和http://163.com是糟糕的产品。我并不经常使用QQ邮箱,但我曾经收到过别人用QQ邮箱传给我的大容量文件。我认为,当一个用户需要频繁地传输动辄数百M甚至1G以上的文件的情况下(这通常不是文档、PPT或图片,而是某些类似小电影似的东西),他/她理所当然地会认为这是一款体验极佳的产品。对163邮箱,我不做评论。但至少,我从没批评过这两款产品作为个人邮箱服务的好与坏,优与劣。
那么,我说的,或者说我“喷”的,究竟是什么——我喷的是用QQ邮箱或163邮箱发送求职简历的做法。
具体的原因,我在此再一一重复和罗列一下。
1)用QQ邮箱发送求职简历,如果用户连起码的在设置中显示自己的姓名都没做更改的话,我们很难意识到这是一封真正的求职邮件。我们看到的就是一连串数字@http://qq.com,没有人名。即便后面注上“求职应聘”的字样,第一时间我们也不会认为这是一封严肃的求职邮件,通常我们会选择忽略。而遗憾的是,在我们通常收到的用QQ邮箱发送的求职邮件中,绝大多数人并没有做姓名的设置;
2)我们对比过我们收到的由QQ和163邮箱发送过来的求职邮件,以及其它的Email服务商(包括但不限于Gmail、http://live.com、yahoo甚至aliyun)发送过来的求职邮件,发现在平均质量和邮件行文格式上有着很大的区别。在大部分QQ邮箱和一部分163邮箱发送过来的求职邮件中,通常都出现应聘邮件语焉不详的情况,主要表现有:a) 不明确指出自己应聘的职位,只含混笼统地说“希望给一个机会”;b)没有简历附件,而在正文中也并未对自己的情况进行全方位介绍;c)没有正文只有附件,令人无从下手;d)在没有抬头和落款的情况下,邮件的正文只有一句话:“请问你们对这个职位的要求是什么”。
以上情况,都让我们无从着手。而偏偏不幸地是,这些情况绝大多数都发生在使用QQ邮箱和163邮箱给我们发送求职邮件的前提下——这导致我们形成了一个判断的倾向,就是使用上述两个服务商邮箱发送简历的同学,会更大程度造成我们挑选简历的压力,以及增加我们不必要的时间成本。这导致我们会相当慎重地考虑回应甚至打开上述两个邮件服务商发送过来的求职邮件。
3)除此之外,我们对邮箱并无偏好和好坏评价——当然这也意味着我们不会因为QQ邮箱是张小龙团队开发的七星级产品,以及在腾讯内部备受重视云云,就一定必须要考虑打开或回应该品牌的电子邮件。而我被引用的这条言辞有些激烈的回应,是在我遭受了诸多人身攻击的前提下(所有人身攻击已向新浪微博举证并举报)的愤激言论,不当之处在此诚挚致歉。
4)至于其它一些朋友指出的,比如知名外企和相对体面的企事业单位在网上申请职位的时候,会慎重考虑某些品牌的邮箱服务,以及建议学生用某些品牌的邮箱服务等,是我过去不知道的知识。这些细节佐证了我对用何种电子邮箱求职更为恰当的判断,是我乐于看到的。
5)尽管我们对QQ邮箱和163邮箱的求职邮件倍加慎重,可是我们仍然尽量打开并详细阅读通过上述邮箱发送的求职内容。就在昨天,我还自己转发了两封QQ邮件的求职内容给我的相关同事,请他们考虑邀请对方面谈。
PingWest在接受应聘材料的时候,有几项内容和元素更容易获得我们关注和青睐:
1)使用Gmail邮箱、知名国内外高校域名的邮箱,以及个人域名的邮箱发送过来的内容;
2)中英文配套的简历,PDF格式似乎会比word格式更受欢迎;
3)Infographic格式的自我介绍和简历;
4)邮件正文的文字有足够的语言魅力;
5)附带LinkedIn链接、个人博客地址或Github、Dribble的个人链接。
这不是装B,这是我们希望找到契合我们气质、情趣、价值观和方法论的同事的需要。越是初创阶段的公司,越必须得近乎苛刻地要求团队所有成员在气质、情趣、价值观和做事方式上最大限度的合拍。
如果说回到使用什么邮箱的问题上,我们同样坚持着这样的原则——你有使用任何邮箱产品的权利,我们当然也有选择或倾向于从某些邮箱发送的求职内容中选择的权利。我们必须选择那些与我们气质、风格和价值观接近的人。此外,你穿着一件质地再舒服、手工再精细的跨栏背心,想在东方君悦的大堂里喝一顿早茶,恐怕也会被请出来的。
其他人的看法:
Bri体验科技 CEO 马力:
不要先验的对人和群体做出判断。在没有看到求职信和简历(以及下面写的各项注意事项)之前,QQ、163 邮箱和 Gmail 邮箱用户之前就是否胜任工作方面没有本质区别。
原作者想表达意思的重点我理解是在求职信本身的质量上,关于求职者应有的素质这些我也赞同,但是由此引申出来的判断并不对。
很多人的求职邮件往往不够认真,不写正文的,写一句莫名其妙的话就完事的,写几句话却出现一堆错字的,同时在收件人里写上一堆公司的,还有附上以前公司所做原始文档的,这些都会减分。
求职邮件使用 QQ 邮箱时,发送者常常显示为其 QQ 昵称,有时的确很不专业,特别是昵称非常有个性,非常霸气时。QQ 邮箱好像有一个设计来解决这个问题,当发现邮件里提到简历时自动弹出确认对话框,询问这是一封正式邮件,是否要使用昵称等等。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很多人邮件正文里什么都不写…
除了 QQ 昵称的那个设计外,其他的情况我觉得不是使用 QQ 或者 163 邮箱本身的原因。为什么不合格的求职邮件来自这两个邮箱的多?因为用户群本身就大。
对于个人用户,QQ 邮箱和 163 邮箱本身也是合理的选择。我自己的邮箱主要是 Gmail 的,但同时也保有QQ 邮箱,139 邮箱等等,有时都会有各自的使用场景。使用什么样的邮箱,和是什么样的人,并不直接相关。
给求职者的建议:
- 邮箱不是重点,重点的是认真的细节和规范的格式。
- 注意邮件的发送者姓名显示,可以给自己发封邮件来测试。
- 不要只放一个附件就发出去了,要有简洁明了的正文,例如求职信,介绍你的特点或者对公司的兴趣。
- 不要出现错字或者病句,写完后检查是必须的。
- 附件的命名不要用诸如 新建文档.doc 简历.doc 之类,要有职位和姓名信息。
cOMMANDO---每个人都有维持价值观的权利 保险点用gmail吧
1、我认为这个问题是 “拒绝用QQ邮箱发应聘邮件的求职者是否合理” ,而不是 “说出这话的人态度是不是好” 或者 “说这话的人是不是混蛋” 。有些朋友似乎关注点放在了 “谁、用什么方式表达了这个意思” 上,换句话说——批评他的态度,而非这个判断本身,这当然也没问题,只是和这个问题关联不大。我建议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另开一个问题……
2、我不是个 “拒绝用QQ邮箱发应聘邮件的求职者” 的人,但,好吧,你知道,我换个说法,我会给用gmail邮箱的求职者加分——我这么说,大家是不是就好接受一点儿?
3、作为非专业HR,我曾经每天要抽出三分之一甚至更长的时间来看简历,你知道,我们当时没有专业的HR,只能自己动手。而且,更惨的是,我还有一大坨本职工作。当我每次打开邮箱,看到七八十封简历(或者我们形象一点,1080的屏幕得拉四屏)的时候,无论如何,我都得想个办法筛选一下。
4、我会优先选择标题清晰的、用gmail邮箱的邮件查看、如果简历用PDF的,那真是大加分——可惜我好像还没见到这样的强者,大概是因为招聘职位的问题;
相信我,当你看了100封以上的求职信之后,你真的能发现很多狠角色,比如说直接在标题里写 “我要改变世界!!!!”(注意这四个惊叹号)的、比如说没有邮件名的、比如说名字用火星文的、比如说直接发来写真集的——我都不知道您想干什么呀大姐。
用qq邮箱的呢……坦率来说,平均水准的确是比用gmail的差一点儿,这就好像你比较谈吐和见识,整体来看,qq的车主总宝马车主差一点儿。当然,这两个群体里都有混蛋,咱们还是看主流。
5、所以这其实是一个 “把有限的精力分配给无限多的简历” 的问题,并无冒犯之意,但在这个前提下,人不得不总结出一些自己认为有效的筛选手法。比如一个用 “[email protected]" 作为发件人的邮件,在我看完其他求职邮件后,我大概也会打开,但是我要诚实说,打开的时候,对这位求职者,我基本不报太高期望,也因此,我阅读简历时的认真程度和容忍程度大概也不自觉的会低一点儿。而我的这个印象,实在是来源于我之前收到过的几百封不怎么样的qq邮箱发送的简历的平均水准。我当然知道我这样不算专业,但这已经是我的极限了……
6、这就好像当年我做编辑的时候,看到有作者用txt给我文章,就会很兴奋,因为用txt的人有8成都是老手,知道编辑需要不带格式的文本文件,有这个认知的人,文笔就不会太差。而看到用word文件扔过来的人,就会有些担忧,看到用wps格式的人,就基本不报期望,当然我还看到过更棒的,比如用bmp的……
7、坦率的说,如果你问我:一家企业拒绝用QQ邮箱的人是否合理——当然合理。就像我永远也不会选择去百度工作(当然我也就这么一说,他们也不会要我)一样合理。我们都有维持自己价值观的权利,只要自己承受结果就好了。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非常友善地对那些初次想要找工作的朋友们建议,最好选择gmail邮箱,用俗点的话说,这会显得你 “更能打” 一点儿,或者说,不管怎么说,至少不会减分。
庄表伟:
关于统计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验,并且根据自己的经验,定下一些今后做选择的“过滤条件”,这无可厚非。
有一个“科学家”,做过类似的实验,当他们把青蛙的腿切掉之后,发现对着青蛙大喊,他们不会再跳了,于是,“科学家”得出了一个结论:青蛙的听觉器官,是长在腿上的。
当骆轶航收到了很多低质量的简历之后,他们得出了一个结论:问题出在邮箱域名上。
我当时在微博上的评论是:照我说,还不如基于毕业学校和工作经验来筛选呢。
依据自己的狭隘的经验,得出了基于邮箱做筛选的结论,然后:还有一伙人帮忙洗地。。。统计学是怎么学的呢?
关于傲慢
当我想要招聘一个人,然后每天收到3~5封简历,那我当然得每个简历都仔仔细细的看啊。但是,如果一天收到300~500封简历,我就开始烦恼,开始考虑如何快速的筛选。这些都无可厚非。
但是,有人会因此滋长出一种高高在上的傲慢。你们这帮low逼,到老子这里来投简历,还不肯换一个邮箱,老子直接就拒了,看都不必看!
据说,有更加傲慢的做法:收到一堆简历,先分为两堆,随机的扔掉一堆,理由很简单:我们不招运气太差的人。
这种傲慢的公司,我真的见得太多了。
关于粗俗
我承认,我拉黑你的主要的原因,是你的用词太粗俗,而且包含着满满的歧视。low逼,以及巨无霸、小广告、拉行李、扛水桶...
当你说出这些话的时候,你内心只怕是很有快感的吧。一种俯瞰苍生的感觉有没有?
有一个笑话,讲的是一个富翁,看到一个穷人在沿街乞讨,就上去问:你是不是很饿?穷人点头。于是富翁对穷人说:来,跟我回家吧,我家后院里长满了杂草,够你吃的了。
骆少只怕很希望自己是这种富翁吧!
关于轻率
当你在微博里发了一堆那样的文字之后,没多久,又删除了全部的言论。
有本事,有底气,你留着别删啊!
我在想,一个潜在的应聘者,看到他潜在的未来老板这样的表现,将会是如何感想?
当你在知乎里说:“这不是装B,这是我们希望找到契合我们气质、情趣、价值观和方法论的同事的需要。越是初创阶段的公司,越必须得近乎苛刻地要求团队所有成员在气质、情趣、价值观和做事方式上最大限度的合拍。”
我想,哪位应聘者,会希望能够跟你的气质、情趣、价值观,合拍?
来源:知乎
责任编辑:stella
免责声明
(1) 本网站中的文章(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2)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站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情况证明,本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相关内容。